本报记者 易雯
在无光的小屋里,真如第三小学五年级的薛同学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脚下是盲道,墙边有扶手,可她依然走得缓慢而紧张。“原来没有光的世界是这样的……”走出小屋后,她轻声说,“我们真的要好好保护眼睛。”
这个盲道体验小屋是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推出的“‘睛’彩世界护眼探索营”主题展的特别体验。主题展融合科普展示、游戏互动与沉浸体验于一体,将眼科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可感知的互动场景,让护眼科普更加深入人心。
“眼睛看到的一定真实吗”
视觉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视觉误差和色彩辨识的差异,明白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睛’彩世界护眼探索营”主题展位于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馆内,分“知识问答区”“盲人体验区”“护眼大挑战区”,并融入了专属IP形象“小普”,拉近科普与青少年参观者的距离。
整个展区以浩瀚星空为主题。深蓝色的光影在天花板与墙面缓缓流动,人和不同动物的眼球模型如行星般悬于“宇宙”之中,组成一个关于视觉的奇妙星系。在这一片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中,学生们在志愿者引导下认真观察、积极提问。
“正常情况下,五年级学生的视力应当达到1.0,也就是5.0。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建议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在知识问答区,志愿者一边指着墙上的知识牌,一边向孩子们讲解常见视力问题的早期征兆。展墙上不仅清晰呈现了近视、斜视、散光等常见问题的成因与表现,还通过放大模型让孩子们直观理解眼球结构和工作原理。
“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吗?”在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围在色盲测试盘和立体画前叽叽喳喳讨论不停。一位男同学盯着立体画惊奇地说:“这里看起来像数字‘5’,那边又好像变成了‘2’,真的太神奇了!”通过这些视觉小游戏,孩子们亲身体验到视觉误差和色彩辨识的差异,也明白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小黑屋”里铺盲道体验视障
把护眼知识融入体验场景,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真正领会护眼要领
展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盲人体验区模拟视障体验的“小黑屋”。屋内完全无光,地面铺有盲道,墙侧安装扶手,参观者需依靠触觉和听觉摸索前行。一名刚刚走出来的小学生感慨地说:“没有眼睛的话,世界真的是一片漆黑。只能靠手去摸、靠拐杖探路,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眼睛真的是我们看世界的窗户!”
将护眼知识融入体验场景,正是本次展览的策展初衷。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不仅玩得开心,更真正记住了护眼要领。“我现在知道看书时眼睛要离书本一尺,胸口要离桌一拳,握笔要离笔尖一寸,不可以在昏暗的光线下看手机。”今年五年级的胡同学认真地说道。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早发、高发态势,必须推动预防关口前移。”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区疾控中心提供场地支持,防治所发挥专科优势,双方携手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打造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眼健康科普阵地。
这并非普陀第一次在视觉健康领域创新。从在真如第三小学建立全区首个标准化综合防控近视明眸基地,到在四季艺术幼儿园打造儿童青少年智慧明眸护眼基地,普陀正在构建一个系统化、沉浸式、有温度的眼健康科普体系。
“‘睛’彩世界护眼探索营”主题展自即日起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可通过“普陀疾控”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团队预约至少提前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