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龄(1921—2018年),上海人,中共党员,笛子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他是我国灌制唱片、录制音带最多的笛子演奏家,我国南方笛派代表和“江南丝竹四大天王”之一,我国20世纪笛乐艺术的缔造者之一,中国民族吹管乐一代宗师,被誉为“魔笛”“神笛”“笛王”。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曾长期担任普陀区长征镇“新长征国乐社”艺术顾问。
2018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华笛子一代宗师的陆春龄去世。噩耗传来,普陀区长征镇的广大民乐爱好者无不悲痛万分。诸多大师的粉丝自发参加了“笛王”的追悼会,更多的民乐爱好者纷纷演奏大师创作的经典作品以寄托缅怀、敬仰之情。因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笛王”与长征镇的江南丝竹传承人及新长征国乐社的民乐爱好者以乐会友,结下了知音识趣的不解之缘。
陆春龄,1921年9月14日出生在上海一个汽车司机家庭,7岁时开始学吹笛子。1937年,陆春龄参加民间丝竹团体—紫韵国乐社,1940年与友人组建中国国乐团,1953年参加筹备上海民族乐团并成为该团独奏演员,1954年起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职任教,1976年调上海音乐学院正式任教。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四处走访,整理出一批流散民间的曲目,如《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等;创作一批笛子曲目,如《今昔》《江南春》《练兵场上》等。这些曲子至今仍是民乐界的经典曲目。
江南丝竹是陆春龄竹笛演奏的基调,他将江南丝竹乐曲改编成受人欢迎的笛子独奏曲。他苦心琢磨,形成独特的艺术流派:他的笛音音色醇厚圆润、纯净优美,气息控制极见功力,指法润饰丰富多彩。他打破迷信,从不懂乐理到作曲著书,50年代末就著有《笛子曲集》《笛子演奏法》两本书。
2017年是上海音乐学院建院90周年,也是陆春龄从艺90年,上海音乐学院特地举办“陆春龄笛子艺术节”。96岁的陆春龄登台留下不老风采。至此,他从事笛艺演出和音乐教育均已63年。
陆春龄珍藏着一个精致的包装盒,盒盖上写着“一九四三年陆春龄藏本”,并盖有他的圆形红印章,盒内装着一本1943年毛泽东著、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的《文艺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书中“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成为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陆春龄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是全国劳模,上海市第三、第四、第五届人大代表。
他广蓄并纳,以自己的勤思苦练与创造,形成独树一帜的笛艺体系与艺术风格,人称“中国民族吹管乐一代宗师”。他将《鹧鸪飞》改编成笛子独奏曲后灌制成唱片,被誉为笛子十大名曲之一,1989年获中国首届(1949—1989)金唱片奖(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的权威性大奖,兼具学术性与艺术性)。
自1954年始,陆春龄出访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在出访期间,他认真做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宣传中国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学习各国民族音乐,增进中国和各国友谊,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人民音乐的文化使者”“人民的音乐家”。
陆春龄重视人才培养,曾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他曾表示,对“老中青少童”学生应一视同仁,以身作则,德育至上;强调要有艺德,德是一切之首。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俊乔、詹永明是他的学生;还有个学生叫俞逊发,是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世人皆赞其“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可见其笛乐造诣高超。他教过的学生遍及海内外,不少笛子演奏家都受过他的指导。1987年1月,陆春龄创建上海江南丝竹协会,并担任会长。如今,这个民间组织已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构,培养了大量人才,为传播、弘扬江南丝竹音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9年12月,陆春龄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2002年11月,上海江南丝竹协会获准成为具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质单位,为规范江南丝竹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2021年9月14日是陆春龄百岁诞辰。三个子女将他的125件艺术档案捐赠给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以告慰、纪念和缅怀父亲。这125件捐赠档案中,82件奖杯、奖牌和证书、聘书是陆春龄艺术成就的见证。这些档案反映了陆春龄的艺术人生,对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尤其是笛子艺术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
陆春龄与普陀区长征镇民乐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丝竹情,是上海江南丝竹及社区文化舞台上的一段佳话。
原长征乡的江南丝竹早在18世纪下半叶已很活跃,本地人叫做“清客串”,组成的乐队叫“国乐社”,常受邀到喜庆人家演奏助兴,有时也加入迎神赛会行列。20世纪30年代前后,长征乡有十几个丝竹班子,其中以杨家桥的正谊国乐社和小梁山一带的新华国乐社较出名。但人才最多且历久不衰的要数五星村的太平桥,从清代起就是职业打唱手聚居之地,吹拉弹唱,代代相传,人才辈出。太平桥的乐师们在民国35年(1946年)组成丙戍国乐社,1984年2月在原丙戍国乐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五星国乐社。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的成为上影乐团民乐手,有的成为上海沪剧团演奏员。他们大都与陆春龄同辈,以民乐会友,常与“笛王”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相邀赴本市金山、南市以及外地太仓、苏州、扬州等地交流演出。
1992年4月,由五星、五一、万里三个村国乐社骨干组成了新长征国乐社,陆春龄大师受聘担任艺术顾问。长征镇有重大演出活动,“笛王”总是亲临指导,有时甚至亲自担任首席吹奏,与新长征国乐社成员同台演出。在陆春龄大师的悉心指导与鼎力扶助下,新长征国乐社获得诸多重要奖项,如第三届“疁城之春”音乐会“企业文化杯”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嘉定文化节演奏奖、第一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优秀演出奖、中国国乐团业余江南丝竹比赛一等奖等。1994年,新长征国乐社被上海江南丝竹协会吸收为团体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