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区县传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异乡造福百姓的嘉定人——廖寿丰
  廖寿丰,字谷似,1835年生于嘉定望族。廖寿丰从小读书刻苦,熟悉历史,又通数学、历算。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编修。 

  光绪十三年(1887),廖寿丰任浙江按察使,后升为河南布政使,在河南,他治理水患,充实粮仓,颇有政迹。光绪十九年(1893),廖寿丰升任浙江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为当地的百姓办了不少实事好事。 

  当时,清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面对列强侵略、民族危亡的困境,社会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探求救国之策。教育救国,培养人才,冀以振兴中华,是当时社会舆论的最强音。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作为维新派的廖寿丰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即“公车上书”后的第二年,携杭州知府林启及一批地方乡绅创办了求是书院。当年便招收了“举贡生监”30名。次年又扩充学额,分设内、外两院,以原有的30名学生为内院生,另招外院生60名,以有志于讲求新学者为合格。 

  廖寿丰在奏折中阐释了书院的办学主张:“居今日而图治,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居今日而育才,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书院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史地、博物、音乐等现代课程以及造船、种植、矿物、制造等技术科目,成为当时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场所。书院还首创办费留学,1898年至1902年就资送何燏时、许寿裳等32人赴日留学。求是书院的创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以后的新式高等学堂办学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光绪二十 五 年(1899)九日,“戊戌变法”失败后,廖寿丰陈请开缺还乡。 

  晚年,他仍心系国事,曾对其弟廖寿恒说:“吾无他苦,惟念国事,心摇摇耳。”光绪二十七年(1901)廖寿丰病逝于嘉定。 

  他当年创办的求是书院,后来改名求是大学堂。几经波折与发展,成为今天海内外闻名的重点高校——浙江大学。他所提倡的“求是”校风,源远流长,延至今日的浙江大学,并进一步弘扬光大,逐渐升华为“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的精神瑰宝和宝贵的光荣传统。(摘自《嘉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经济·城建
   第03版:社区视窗
   第04版:梦清园
   第05版:区县传真
   第06版:法制园地
   第07版:自强不息
   第08版:专版
去外滩源拍时尚大片
在异乡造福百姓的嘉定人——廖寿丰
砖刻照壁:松江古迹之精华
魅力无限的西临空
300年老店入驻北外滩
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新普陀报区县传真05在异乡造福百姓的嘉定人——廖寿丰 2011-11-23 2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