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养胃在于“春”

  春天,揭开了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人体肠胃也到了最活跃的时候。但专家提醒,立春以后也是百病易发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对脾胃的保养,就可能损害胃肠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健康。所以,在入春时节好好养护脾胃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养胃谨防倒春寒

  孙思邈曾指出:“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这里所说的“霍乱”是指以吐泻为主的严重胃肠病。《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中指出:“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这些虽是针对老年人提出的,实际上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适用,尤其是胃肠病患者,体质较弱,易被病邪侵害,更应引起重视。

  春季养胃话食疗

  春季生机蓬勃,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显得特别重要。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要少吃酸的食物,多甘味饮食,可补益脾气。这是因为春天肝气旺盛,肝气过旺便容易伤及脾脏,从而引起脾胃不适。酸是肝的本味,减少酸味也就是控制肝气,不助长肝气以免伤及脾脏;甘是脾的本味,增加甜味可以增强脾脏功能,抵抗肝气侵犯,使肝、脾协调平衡。不过甘味并不单单指甜味,也包括淡味就是没什么味道的东西,比如说米、面等主食,因此春天要多吃米饭和面食,这才是真正养脾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中医认为粥类饮食最养脾胃,如坚持用米、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食用,可以健脾益气、强身健体。此外,春季气候由寒转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导致疾病发生,在饮食上宜遵循抗病毒的原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酸奶便是春季的理想饮品,不但可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其含有的乳酸菌还能补充肠道菌群,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身体健康。

  养胃别忘多动脚

  现代人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饮食作息不规律等,都有脾胃不好的毛病,想要通过食疗调理又没有时间,怎么办呢?别急,平时多动动腿脚也能养护脾胃。 

  人体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比如管脾经、肝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管胃经、胆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能够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平时多按揉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如果一时掌握不了穴位按摩,还可以采取最简单的脚趾锻炼法。比如在排队等候、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站立时,可以双脚与肩同宽、紧贴地面,用脚趾反复练习抓地、放松,从而对脾胃经络形成松紧交替的刺激。睡觉前可以进行脚趾按摩,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对消化不良及口臭、便秘者能达到泻胃火的目的;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对脾胃虚弱、腹泻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脾胃四“怕”需注意

  病从脾胃生,脾胃受伤五脏都遭殃!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因此,养生必须先养脾胃,脾胃健康是决定人的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但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气。下面,我们来看看胃肠病患者在春季一定要注意些什么。

  1.忌食生冷。胃是“喜温恶寒”的器官,各种冷饮和生的蔬菜、水果最容易把寒气进带入体内,要避免生冷食物伤及脾胃。

  2.注意保暖。春季乍暖还寒,要避免过度减衣,注意腿脚的保暖,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3.饮食规律。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饥饱失调、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4.保持笑容。思虑伤脾,要避免情绪压抑,经常心事重重很可能影响到脾胃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普陀区中医医院 王雯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民生
   第05版:健康
   第06版:街镇话文明
   第07版:以案说法
   第08版:健康
中医养胃在于“春”
小宝宝查视力就这么简单
同济医院儿科增设周末儿保门诊
阳康后的第一个春游踏青,别大意
春季诺如病毒感染高发,需做好两点预防
新普陀报健康08中医养胃在于“春” 2023-03-03 2 2023年03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