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雯静)
“左手戴着大金表,右手中指戴着硕大的宝石戒指。近30度的温度,王先生却还套着黑色的羽绒马甲,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分不清是热还是凉。”在普陀区利群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里,社工张倩倩看到王先生时的情景。
王先生两年前确诊左肺上叶尖后段周围型肺癌,虽经多次放、化疗,仍有多脏器转移。近来因咳嗽加重,入住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安宁疗护科主任王翠华在检查了王先生的身体状况后表示,希望其儿子来医院沟通父亲的相关治疗情况,却迟迟没有下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倩倩主动接手了王先生的案例,希望能帮助他改善家庭关系。
在和王先生聊天中得知,王先生早年和妻子离婚,儿子心疼母亲,加之父母离异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开始痛恨父亲,较少与他交往。在关系破裂之后,王先生也做过尝试,想缓解与儿子的关系,但儿子的态度依旧很冷漠。
“王先生时常穿着一件黑色马甲,口袋里装满了现金,他说:‘只要儿子和媳妇来看我,我就给他们一点钱。’其实这是一种‘缺爱’的表现,而王先生却希望‘用钱买爱’。”小张无奈地说,“考虑到王先生目前的状况,我也时常会去和他聊天,也渐渐走进了王先生的心里。”
根据王先生的诉求和目前的困境,小张为他量身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与其儿子进行了沟通。从那以后,王先生的床边经常坐着一位陌生男子,虽然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他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陪着王先生。渐渐地,王先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逢人便说:“我儿子来看我啦,真是开心。”
看着他们父子能够和解,王先生的精神和情绪有了很大改观,小张也是满心欢喜。在和王先生儿子的聊天中,也试着说服他让其父母见上一面。经过多次沟通,小王也终于接受了提议。
当王先生得知前妻要来探望他时,紧紧拉着小张的手激动地说:“我老婆(前妻)要来看我了,我不知道要跟她说些什么,她不会来看我笑话吧。”小张耐心地开导他,说:“王先生,你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跟阿姨讲,她来看你是关心你,不会看你笑话的。”王先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当王先生儿子带着母亲踏进病房时,王先生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家庭关系得到了缓解,儿子经常在空闲时候来陪伴他,前妻也选择了原谅,王先生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身体情况好的时候他还能在楼道里散散步,发脾气的次数也明显减少。没过多久,王先生的病情趋于稳定,符合出院指征,在儿子的陪护下回到了家。
一个月后,王先生病情恶化,再次入院。第二次入院的王先生褪去了身上的珠宝,脱下了马甲,儿子和前妻每天陪护在身边。每当经过王先生的病房,小张总会停下脚步进去探望他,而此时的王先生已无法说话,但他眼中满含泪光,紧紧拉着小张的手不肯放开。“能在他最后的时光帮助到他,让他重拾亲情,不留遗憾,我也感到很欣慰。”小张感慨地说。
普陀区利群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平日里医生、护士、社工都用真心做好服务,换来患者们“生而有爱,别亦无憾”的感动。中心始终贯彻安宁疗护理念,传播安宁疗护知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有安宁疗护的温暖与光辉。
相关链接
2017年12月,作为国家卫健委第一批五个安宁疗护工作试点市(区)之一,普陀区利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普陀区安宁疗护中心。护团队采用多学科MDT模式,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药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等团队人员联合查房,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个体化、规范化、精准化的服务,力求达到“减症、减负”的诊疗目标。团队人员积极探索安宁疗护适宜技术,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融入安宁疗护。
到目前为止,针对难治性疼痛及难治性症状已开展“镇痛”、“止吐”等安宁疗护适宜技术29项,在上海市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中处于领先水平。安宁疗护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而是让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有尊严的告别,以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