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梦清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
~~~——与您一起追忆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区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
~~~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及中小幼
——与您一起追忆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区基础教育的迅速发展

  普老四史宣讲团   葛希美

  1946年,普陀区境内失学儿童数占到学龄儿童总数的65%左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区境内仅苏州河南和真如地区有少量中小学校,公立中学1所,私立中学2所,公立小学1所,私立小学32所,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校舍设备简陋,当时还没有一所独立的幼儿园。

  1950年区境扩大,划入光复国民学校等7所公立小学,4所儿童晚班及培德等7所私立小学,同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仅有49.62%,有大批劳动人民子女没有入学机会。政府限于当时的财力、物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创办更多的小学和幼稚园,便允许在潘家湾、潭子湾、朱家湾、药水弄等棚户区开设私塾200所,入学儿童达4000余人,居全市各区之首。

  1950年之后,为了满足更多学龄儿童的入学要求,大部分中小学采取两部制和儿童晚班等措施,增加入学名额。1951年,新建了长寿路第一小学,并改建了光复西路第一小学等6所小学。开办两部制,增设儿童晚班。解放后,幼稚班改为幼儿班、幼儿园。1951年,长寿路第一小学首设附属幼儿园。1952年全区幼教事业发展迅速,共创办公立、私立小学附设幼儿园24所,工厂企业职工子弟小学附设幼儿园14所。

  1952年5月,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落成。同年8月,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小学即曹杨新村第一小学和上海市第一个工人新村幼儿园即曹杨新村第一幼儿园(1957年改名为实验幼儿园)开办。当时小学和幼儿园相邻,并共用一个校门。曹杨新村第一幼儿园是上海第一家公建配套的幼儿园,也是解放后上海市第一所工人新村幼儿园,其建立,标志着上海学前教育承担“照料工农大众后代,为劳动人民服务”使命的启航。建国初期,曾经受到苏联幼教专家的指导,试行三算教学,开设体育课,并且为确有困难的家庭办理幼儿寄宿业务。

  1953年,曹杨中学建立,这是1949年以后全国第一批新建的3所完全中学之一,也是全市招收侨生的3所中学之一。1954年,成立曹杨二中。

  1956年,全区私立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全部改为公办,同时接办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所办的5所职工子弟小学,停办儿童晚班,撤销尚存的私塾学校,并开始创建民办幼儿园。

  1958年,厂办、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1960年达到高峰。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20所,入园幼儿1.84万人,其中工厂企业办和街道民办幼儿园100所,入园幼儿1.4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

  至1958年,全区有各类小学137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1963年,全区普及了初中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聚焦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城事
   第07版:文艺
   第08版:梦清园
在黎里,与柳宅的邻居聊天
晚荷
普及中小幼
祥和茶馆的灯花
新普陀报梦清园08普及中小幼 2021-09-24 2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