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 整体规划 海量神经元感知入微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以指数方式增长的信息处理需求,智联普陀成为了参与治理各方的最好助手。从房门忘关,到交通疏散,手握“智联普陀”的智能终端,居委会从传递信息的末梢逐渐成长为融合各方的力量倍增器。相对于此前各小区自行其是的社区级终端,此次“智联普陀”区级大脑拥有更加完整的体系架构——“1、2、3、4+X”,它们分别是1个城市大脑、2张专网、3级平台、4级应用,以及海量传感器及与之配套的处置流程。
遍布全区的前端发现传感器和摄像头是整套架构的基础。截止目前,首期打造的45类应用类型、10万个点位的传感器已铺设完成,覆盖全区十个街镇,范围涵盖公安、消防、民防、市场监督、河道、建管、民政、绿容等10多个专业条线,可以满足消防安全、电梯运行监测、居家养老、垃圾处置、水质监测等多维度需求。
这些传感器如同人体内的“神经元”,能感知人眼无法捕捉的信息,如加速度探测传感器能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倾角探测传感器能回传广告牌和标识牌的倾角信息。加上了传感器,小区里的大大小小都能“开口说话”。此外,传感器的落地安装和异常处置流程梳理将同步完成,并实现自动派单,将前端感知转化为有效管理。
立体式“神经系统”实现智能化管理
“神经元”和传输网络的铺设是“智联普陀”建设的第一步。为提高各级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本区在智慧平台中加入了三级平台和四级应用的管理架构——三级平台,即区级、街镇(委办)和片区三级总分管理平台;四级应用覆盖区、街镇(委办)、片区和居委,共同构成“智联普陀”的“神经系统”。
这样高精度的政府管理架构设计对传输网络和流程设置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作为整体技术方案的设计者和执行方,东方明珠公司结合自身在建设运营级城域物联专网、打造社区精细化治理示范街道等优势,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智联普陀项目从系统结构、网络建设、传感器施工、处置流程、数据规范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统一规范,有效配置了实时上报、事件预警、事态监控、决策调度、智能派单等功能模块,将“人脑”与“智脑”系统连接,协助各级机构快速、高效地处理社区治理中的各类事件,将政府专业力量的作用最大化、精准化、高效化。
以社区治理常常面临的老龄化难题举例,独居老人家中的红外探测传感器如在系统设置时间内未监测到活动迹象,就会自动报警,并第一时间向其法定监护人及社区管理服务人员提供同步信息,监护人如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处置,在征得其同意后由社区工作者跟进处置,确保老人得到及时救助。同时,处置结果和事件状态会在系统中实时显现。
区网格中心负责人表示,社区治理中,复杂事务和重大项目的跨部门协同往往耗费大量沟通成本,而全新的智慧平台将采用智能化手段科学调度、明确分工,从而有效提高各级机构的协同工作效能。
汇集大数据,找出社区治理隐藏规律
以大数据总结出城市和社区治理中隐藏的规律,作为制定管理方式的依据,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智联普陀”的长远意义正在于此。
在智联城市应用中,有一项是将红外对射传感器安装在区内公共厕所各入口以监测日均人流量,以便在改造男女厕及残疾人厕所比例时提供数据参考。
“‘智联普陀’项目承载数据庞大,智能应用要着眼于全区层面的落实推进,是真正意义上的边摸索边创新,东方明珠在此前基础上构建了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从技术到运营的全面升级。”作为系统提供方的东方明珠智联普陀项目负责人这样说道。
物联感知、社会开放和政府存量三种数据基于新模型产生的“化学反应”,将推进城市和社会画像趋于精准。区科委也指出,“智联普陀”将充分挖掘大数据深度关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土壤,更好发挥“大脑”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驱动力,让社区有智商更有情商,会思考更有灵魂。
今后,本区将以此次打造的“智联普陀城市大脑”为基础,不断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最尖端的信息技术,逐渐打磨出一枚适合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的“绣花针”。围绕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全面深度融合,以物联为针、数联为线、智联为针法,推动产业协同,实现公共管理高效精准、公共服务便捷惠民、社会效益显著的城市管理新模式。